400-259-6219

新闻资讯 分类
江南体育中国服务|民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发布日期:2023-07-27 浏览次数:

  江南体育国内民宿概念的兴起源自于黄金周的各旅游景区的家庭旅馆和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第一个黄金周起源于1999年的国庆7天公众假期。

  民宿短祖商业模式起源于英国。在英国,民宿的通俗叫法是B&B(Bed and Breakfast),也就是英语“床与早餐”的简写。英国人骄傲地认为自己是民宿这种短祖住宿方式的创造者。

  早在不列颠被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公元43年至410年),英国人就开始经营民宿,当时主要是为旅行的罗马帝国官兵提供“廉价但又欢快”的住宿场所。这种理念从英国发源后,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等国。在后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各地的修道院成为民宿的主要经营者,为旅行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是属于家庭式的招待,这就是英国最早的民宿。之后B&B热潮从伦敦周边逐渐向西南部及中部蔓延。到了1970后期,民宿经营的范围扩大至露营地、渡假平房(Flat),并运用集体营销的方式,联合当地的农家组成自治会,共同推动民宿的发展。一时成为最热门的游客观光模式。大量有空余房间,以求出租给游客的“家庭生意”在英国各地兴起。

  英国政府于1968年时颁布了Countryside Act,特别强调地主有义务维持英国农业历史的遗产-密集的田埂及骑马道它们的现状,并规定不得加以破坏;在1983年由民间设立了农场假日协会(Farm Holiday Bureau),并获得农业主管团体与政府观光局的支持。农场假日协会根据规章条文将民宿应具备的水平加以分级,其会员必须是向农渔粮食部登录有案的农场经营者或经营农家住宿设施向协会登记且具有一定服务质量水平者。

  英国主管部门订定各种法规加以规范,包括消防设施、室内改装之许可、食品卫生查核、税额标准等,民宿经营业者所设定之容客量超过6人以上者,在卫生条件上将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课税也较重,因此大多数的经营者都将容客量定于6人以下。同时,英国将农家民宿设施比照旅馆分级认证方式,它是由观光局制定审查标准,共分为四级,依序为登录(Listed)、1冠(1-Crown)、2冠(2-Crown)及3冠(3-Crown);每年并由观光局以不预先告知方式进行查核。这种分级制度一开始实行时是从硬件面来作评分认定,近几年来则着重在软件面,包括地毯质地、窗帘及房间色调、起居室空间、服务等评分来界定等级,并且加以辅导业者从事民宿经营,可见英国政府对观光发展与民宿推行的重视程度。其目的就是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提升民宿的水平。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多样的民宿风貌。英国的B&B(Bed & Breakfast)、法国的城堡、日本的民宿、北欧的农庄、美国的HOME STA等等越来越受世界旅游者的喜爱。世界各地民宿真的是各具特色,不管当地政府怎样管理,是以什么形式来经营民宿,最终都逃不过体验,一个民宿你不需要有多华丽的外表,但是你一定要有内涵,能让入住的客人体验到当地的风俗文化。

  国内民宿概念的兴起源自于黄金周的各旅游景区的家庭旅馆和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第一个黄金周起源于1999年的国庆7天公众假期。在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黄金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7天休假。劳动节7天休假称为“五· 一黄金周”,国庆节7天休假称为“十· 一黄金周”。相对于其他公休假期,黄金周又被称为“长假”,通常冠以节日名称,分别为“五一长假”、“国庆长假”。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徐家大院。1986年10月郫县人徐纪元在自家的农家院落里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即“徐家大院”,开创了全国休闲度假旅游新模式。

  民宿发展的起步期,这个阶段特点是依靠主人做情怀。这个阶段中国的民宿客栈小旅馆数量不多,市场大体都是处于供小于求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民宿客栈小旅馆虽然品质不高,房价也不高,但大多数人民宿主或民宿投资人在这个阶段还是赚到了钱。

  民宿发展的爆发期,这个阶段特点是大量的设计师、媒体人、广告人和文艺青年等等人群加入了民宿客栈小旅馆的“大火锅”,大量小而美的高端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情怀”满满的作品型民宿批量出现,而且同质化严重,直接导致民宿房间数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这个阶段的大多民宿存活得都不是很好,只有极少数的民宿获得了正常收益,存活得不错。

  民宿发展的规范期,这个阶段特点是有国家大政方针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资本的进入,以及周边行业资源对接,使得民宿行业有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这个阶段特点最大特征是1.民宿集群化:有资源的村落,品牌汇聚,集群打造,统一运营;同时开发配套休闲度假设施内容;2.民宿产业化:按照在地民俗文化进行研发,体验参与,展示销售;利用在地生态环境对有机农产品进行研发,体验参与,展示销售;联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如用工或配套生产;3.民宿高端化:品牌化,轻资产连锁化,有独特的服务标准体系,有独特的运营模式。

  国内民宿的发展历程恰恰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我国第一部关于民宿的旅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已从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定义: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要素,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发展至今旅游业涉及120余个相关性产业。而民宿通过大力发展成为旅游业中一大产业,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同时,当各地居民通过开餐馆、摆小摊、卖特产、加工纪念品等,参与到旅游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业直接从业者和间接从业者,为当地农村创造更多财富,缩小城乡差距,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奠定充足的经济基础。

  一、民宿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需求,人们通过民宿休闲度假获得愉悦心理体验。民宿的本质是在地文化的载体,是有家温度的住宿空间。

  随着体验经济、全民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逆城市化现象日益凸显,城市人群“回归”故土,追寻“慢生活·亲自然”的乡野生活方式。以兴旺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今旅游者消费需求更加追求品质化的新时代,发展民宿适逢其时,多元化的民宿契合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民俗风情的渴求,成为大众深度旅游休闲的重要载体,民宿的崛起有其深层的市场需求逻辑。发展民宿旅游,鼓了村民的钱袋子,美了村民的茅屋子,不仅能够带动乡村脱贫,助力乡村经济振兴,而且能帮助更好更快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民宿这一解决旅游扶贫的小小载体,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即民宿主在民宿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堆砌当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而应该将当地的人文风情融合进民宿文化中,让更广泛的劳动者、劳动元素参与到民宿建设之中,做有温度的民宿主人。

  三、深化“民宿+”产品内容,深入挖掘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向广大消费者展示特色饮食产品加工工艺,在体验过程中品尝地道乡村美食;开发特色文创品、旅游纪念品江南体育、特色农业创意文化,向旅游者销售特色乡土旅游纪念品,全面开发和利用自身的平台,实现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形成“政府+企业+基地+贫困户”的“3+1”模式,增强当地居民深入参与本地建设的参与度、获得感与幸福感。民宿从当地村民的家里购买包括土鸡蛋、肉类、野菜等食材,做成农家饭,招待客人,提高当地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四、畅享“民宿+”产品形式,民宿作为非标型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住宿产品,正以品牌、连锁的运营模求向品质化、高端化发展。民宿的发展必须与信息网络相融合,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推广,在与品牌投资商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合作上下功夫。

  五、一房一世界,一院一主题。民宿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老家院子的柿子树,是屋檐下的鸡冠花,是母亲在厨房操劳的身影,是乡愁和情怀的表达!这种乡愁和情怀像是远山屋顶升起的炊烟,因为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炊烟有温度,是乡村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炊烟有味道,是红尘人家的辛酸苦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庄稼人,温暖着一颗颗认真对待生活的心。炊烟有声音,是母亲最亲切的呼唤。民宿在,炊烟起,游客定会自来。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充分肯定了乡村民宿这一新兴旅游业态在助力精准脱贫、产业融合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对民宿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指出了方向和具体办法。

  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文字号: 〔2018〕15号文中第(三十八)也讲了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

  2018年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现提出以下意见:

  推动旅游产品和市场相对成熟的区域、交通干线和A级旅游景区周边的地区深化开展乡村旅游,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围绕服务中心城市,重点推进环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带建设,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围绕脱贫攻坚,重点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文化村镇,打造“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大环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东北地区依托农业、林业、避暑、冰雪等优势,重点推进避暑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民俗旅游等,探索开展乡村旅游边境跨境交流,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体育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对接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科普、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需求,促进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加快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乡村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资源等,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冰雪娱乐、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乡村旅游和中医药相结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开发建设乡村民宿、养老等项目。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民宿,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提升,完善行业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探索精准营销,避免盲目跟风和低端复制,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促进乡村民宿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体育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应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按照相关规定,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通过流转等方式取得属于文物建筑的农民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统一保护开发利用。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和活动场所。支持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再利用、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乡村旅游。(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18年 11月15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小猪短租、爱彼迎、途家、美团榛果等企业参与制订的《共享住宿服务规范》正式发布。面对围绕安全隐患、卫生问题、社区矛盾等质疑,这是业内领先的几大民宿平台首次和政府机构与学界走到一起,推动行业自律标准的建立。

  2019年9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19〕12号文中,又讲了民宿业主和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新土地管理法施行。对于民宿用地的意义主要有:第一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出让、租赁、入股;第二宅基地鼓励有偿退出;第三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启动为民宿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

  2021年4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部法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发展旅游产业。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这一规定为各地乡村旅游加上了一层法律保障,让各地势头良好的乡村旅游更加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

  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民宿推进办法和发展规划。民宿不仅是乡村休闲的新思维、新出路,更是城市生活的新体验、新升级。以创新思路发展,打造民宿品牌,创新是第一关键要素,以投融资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和村民等参与主体组织起来,不仅要进行资本融合,而且要有思路碰撞、经营创新。发展区域集群化的民宿,以民宿的思路重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经营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提升民宿文化附加值。

  近年来,全国多地把民宿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把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267个关于民宿的规范和标准等文件出台。其中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出台民宿扶持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密集出台表明了对民宿发展的支持态度和行业标准化的引导。“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为乡村民宿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民宿推进办法和发展规划,民宿不仅是乡村休闲的新思维、新出路,更是城市生活的新体验、新升级。以创新思路发展,打造民宿品牌,创新是第一关键要素,以投融资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和村民等参与主体组织起来,不仅要进行资本融合,而且要有思路碰撞、经营创新;发展区域集群化的民宿,以“民宿”的思路重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经营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提升民宿文化附加值。

  各级政府应把民宿经济纳入政府旅游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民宿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发展民宿的各级政府制定本区域民宿经济发展规划。要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民宿经济产业链延伸,拓展民宿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环节,促进关联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注重适度开发,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导致乡土味流失,违背“民宿经济”发展的初衷,丧失原有的比较优势。鼓励原住民参与民宿开发,重视古村落活态传承,发掘民俗节日、民间故事,促进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特色的融合。

  应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针对乡村民宿发展,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民宿区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要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避免出现超负荷承载。鼓励多元模式,坚持“民、商”并举,注重“民”办。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村集体牵头融资、农民资金入股、农房估价参股等多渠道融资,吸引有实力、有胆子、有理念的人先行带动,逐步完善民宿经营主体的内部激励机制,激活广大农村农民发展“民宿经济”的无限活力。加快民宿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形成“互联网+民宿”新模式,完善适应民宿发展的旅游散客服务体系。

  民宿作为一种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民宿有别于传统酒店、饭店、宾馆,给游客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是人们体验旅游的风俗和文化的载体。

  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扩展、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更新,民宿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特殊的旅游接待设施,也必然会不断地改变其方式和内容,使之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接待设施,更成为一种重要而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从低端单一产品、同质化开发、个体经营、分散布点向高级且有特色的休闲产品、差异化发展、企业操作和集群布局转变。另外,其未来的发展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居民旅游深度和频次增加,居民对于个性化主题住宿产品需求将迅速扩大,民宿供应量将保持加速增长。以去哪儿网为例,目前民宿与酒店总体供应的占比约为8-10%,峰值可达到达15%左右。

  民宿住宿产品具备个性化经营的特色,通常依托周边旅游资源提供具备当地特色的经营项目,本身就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环节,与其他旅游产品具备较强的协同性和融合能力。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上,民宿产品与景点门票、交通等其他旅游产品的打包销售将成为趋势。

  2019年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美团民宿交易额占美团酒店交易额的比例约为4.8%,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各省份民宿交易额看,广东省民宿交易份额占据首位,交易额占全国市场的11.6%,交易额排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省、北京市、四川省、江苏省、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上述十省市交易额占全国民宿市场交易额比例超过65%。

  2019年民宿预订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占比55.7%。从民宿产品用户年龄层分布来看,40岁以下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比例达到86.2%,可见国内民宿产品受众偏向年轻化。其中,90后是民宿消费的主力军,90后消费者的订单量占比约58.9%,80后占比约27.3%。从消费品类偏好看,用户在住民宿期间,同时消费餐饮品类的比例约占30.8%,同时消费非餐饮品类的比例约占28.2%。这说明民宿消费对其他品类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目前,民宿经营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订单管理不智能、房源管理依赖人工等信息化程度低下的问题,多家在线旅游企业已推出面向民宿经营者的管理系统,以提高民宿信息化程度。未来,更多民宿预订平台将跟进这一举措,通过推广民宿管理系统降低民宿预订产品运营成本,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民宿作为一种旅游产品,产业发展仍要以市场为导向,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大众化的需求。“三农”是中国农村民宿重要的资源要素,民宿不仅要融入乡村振兴,亦要坚持以“文”为魂,体验不同的乡土文化。中国农村民宿应回归传统,倡导亲情服务、待客服务,做到让游客有“家”的感觉。

  莫干山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在2012年美国旅游版评出“2012年全球最值得旅游的45个地方”。中国共有两个城市榜上有名,分别是浙江德清的莫干山与西藏的。其中莫干山排名第18。

  《》给莫干山上榜的理由是,“在20世纪前期的大多数时间里,它作为一座被绿竹覆盖的高山,离上海仅有3小时路程,成为精英们安静的休息地。当时,除了不少中国的名人、商人,一些外国人也在这座大山中定居,建造石头别墅和网球场地。随后中国也一度兴起了“莫干山热”。

  一段时间的寂静后,在过去的10年中,外国人再次使莫干山沉睡的山坡活跃起来,把古老的别墅改造成自己的家或者宾馆。在2011年末,这座山因两个新的奢侈房产的诞生而登上主流地位。裸心谷(Naked Stables)是一个拥有121个房间的生态圣地,它的别墅顶端栽有树木,阳台上还有按摩浴缸,可以俯观众山。另一个是有40个房间的Le Passage Moganshan,设计者从莫干山历史上有名的家庭庄园采集其灵感,使用了世纪陈旧的再循环木质地板,建造了种有1万2千株玫瑰灌木丛的花园。”

  莫干山,因春秋时期莫邪干将在此铸剑而得名,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部的莫干山地区,由庾村集镇和劳岭村、五四村等十个行政村组成,区域面积58.77平方公里。2020年12月15日,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莫干山镇区域面积185.77平方公里,莫干山风景区位于莫干山镇中心位置,与镇辖的7个行政村接壤。我们常说的莫干山民宿指的是去除风景区以外的环莫干山区域,具体包括燎原、南路等18个行政村。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脚下的德清筏头乡,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不过210公里,离南京也就250公里,09省道贯穿全境,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傍侧而过。距离上海、宁波分别为3小时车程,到杭州不过一个多小时。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南京和杭州是古城古都,更是目前旅游的热门城市,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上,为莫干山人气的汇集提供了无限可能。每逢节假日,从各个城市中来莫干山放松休闲的人多得很,大部分原因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实力助推。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莫干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是江南第一名山。众多的历史名人,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

  战争后,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美、英、德、法、俄等外国势力开始染指,纷纷在山上建别墅、筑教堂,莫干山沦为外国人可自由居住的天堂。由于传教士梅生等人将在此所见所闻刊于外文报上,于是,莫干山声名鹊起,成为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列的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洋文化,从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与莫干山“结缘”。

  19世纪末,莫干山依托气候、环境和土地资源以及毗邻沪杭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沪杭的西方殖民者、传教士、医生和后期的民国社会精英人士,通过大规模建设别墅等度假设施开启莫干山旅游发展,成为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洋文化,从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与莫干山“结缘”。

  新中国成立后,莫干山续程了避暑地的地方特质。1950年代,各省机关陆续在莫干山设置疗养院所,进一步强化了莫干山“避暑”、“疗养”的地方旅游产业特质。中国近代史中,众多政治名人都曾在莫干山度假和疗养。他们住过的酒店还在莫干山中,众多还在对外营业。在此体验莫干山风光的人们可以追溯历史,感受一下政治名人们的故事。

  建筑遗存众多,建筑本身就是风景。由于莫干山本身就是传统的避暑胜地,因此,大量名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这二百多幢别墅形象丰富、无一雷同,分别代表了欧、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使莫干山素有“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之美称。其中,皇后饭店:下榻处,张云逸在此疗养,陈毅多次前来探望;武陵村:蒋介石度蜜月、参加会议等多次在此下榻;白云山馆:第一任外交部长黄郛所建,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此进行国共和谈;静逸别墅:元老张静江的别墅;林海别墅:杜月笙、张啸林的别墅。这些数目繁多的建筑,本身就是独具魅力、文化底蕴深厚的住宿依托。别处的自然风景是依托和支撑,而莫干山的自然风景只是住宿的配套设施。

  这些历史时期积累和保留下来的旅游设施、旅游景观、“避暑疗养”的独家文化以及管理制度环境在后期成为了唤醒民宿产业新奇的重要地方特有资产。莫干山人文历史深厚,让名人、洋人背书,换句话说,莫干山本身就是一个休闲旅游的胜地,各种配套早就齐备,这是莫干山民宿光大的基础,可谓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事实上,莫干山本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莫干山民宿密码在于生态。除了自然生态外,相比国内大部分政府,当地党委政府特殊之处在于,形成了服务型治理模式,不与市场进行博弈,而是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在生态学的概念中,维持一片湿地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好环境中千分之三的含盐量;同样的,如果把莫干山比作一块大湿地,如何维持市场盐分的合适比例,是政府的主要职能。至于湿地的食物链如何构成,是鸟吃鱼、鱼吃虾、虾吃虫还是虫吃土,甚至鱼跳起来吃了鸟,这些都是市场行为,活力四射的民宿主才是市场的主角。

  莫干山民宿发展模式证明:民宿背靠着市场,一直体现着对市场的尊重,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用力适当、无为而治、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时候,反而会出现充分的自由繁荣。

  人性的回归就是人性,人的本能,说一千道一万,莫干山民宿主都是一句话,就是欲望的释放。人性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与释放,无数充满活力与欲望,希望改变命运、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年轻人涌向莫干山,最终“魔鬼”创造出了天堂。

  经历了百多年的淘选,今日的莫干山成为中国社会最文明、平均素质最高的区域之一,这种高度的文明又促使人性不断向善,社会共识得以凝聚,最终使莫干山走向了更加成熟和现代化的社会形态。

  当多元、混杂的现代文明逐渐消减农耕文明时,身处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大都市的人率先开始觉醒、怀旧、回归,他们开始渴望乡野田园的宁静和平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而莫干山正好静静的等待在他们附近,离得那么近,且千姿百态、独具内涵。很幸运,莫干山没有朝城市化的模本飞奔,而是呈现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城市化逆袭。

  当莫干山的乡村旅游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时,发挥出了惊人的发酵力。莫干山上曾经被散乱废弃的农房,现在每栋30年的租金高达100万元。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仅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莫干山是小资和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里。除了地段和各种传说之外,莫干山的自然风光也堪称一绝。延绵起伏的山脉,漫山遍野的竹林,每当风吹过,婆娑起舞的竹子们就像在迎宾一般。就在这样的自然风光之地,众多经过世界大师设计和改造的民宿掩映其中。推开门看见的是无敌山景,进入到民宿享受的却是星级酒店的低调奢华。在莫干山能叫得上号的民宿中,无不配套书吧江南体育、咖啡厅等小资情调的场所。

  跨界是将不同行业融合到一起,相互渗透创造新的火花和价值。好的跨界能产生价值的叠加、产生乘数效应,即物理的叠加产生化学反应。旅游,是天生就具备跨界基因的产业。莫干山不仅仅只有一个旅游的吸引物,而是作为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服务和补充第一和第二空间,以丰富的跨界承载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异地化,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莫干沿袭“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的精神,打造成了文旅综合体、示范区。

  莫干山见证了百年的历史。百年以后的今天,人与自然共融的和谐氛围一定是永恒不变的。

  莫干山镇开发主体是外来的诸多投资商和本地居民,开发理念以民宿为基础产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外资引进、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镇。

  1890年前后,在上海的美国浸礼会教士佛利甲游历至莫干山,见山上修竹遍野、清凉幽静,不由赞叹不已,便向当地山民“赁屋以居”。下山后,他像布道似地告诉他的同事与教民,莫干山随之名声鹊起。而让佛利甲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发现”,竟然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在这之后的近四十年间,生活在上海与杭州的西方教士、商人慕名而来,并成立了莫干山避暑会,实行所谓的“自治”,先后建造了200多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并陆续兴建商店、旅馆、教堂、游泳池、网球场、发电厂、冰厂甚至公墓等等,逐渐形成现代社区生活模式。

  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莫干山管理局,藉以收回主权。加之抗战后外国业主先后离山,并将其物业转卖给中国人。同时,民国政要、富商买办、社会名流也纷纷上山购地建屋,莫干山也从此进入“国人时代”。

  1950年代,各省机关陆续在莫干山设置疗养院所,进一步强化了莫干山“避暑”、“疗养”的地方旅游产业特质。

  2000年,莫干山由于仍少有游客,山上很多别墅也处于无人居住的境况,当地政府每年花不少钱修缮。杭州媒体人夏雨清第一次看到颐园时,别墅年久失修,俨然是破败模样:院里长满野草,台阶上落满枫叶,木窗户已经腐烂,雨水从屋顶透过三层楼的地板漏下来。但颐园依旧有其魅力:幽静的环境,院里的百年老树,以及具有历史感和设计感的建筑。夏雨清犹豫了两年。2002年,夏雨清最终以2.5万元一年的价格租下这栋别墅。之后他又花了30多万元装修。颐园就这样成了山上有空调和卫生间的最舒适住处,也成为莫干山最早的民宿江南体育。副业经营的形式成为了莫干山民宿的前身。据夏雨清介绍,2006到2008年间,颐园60%以上的客人都是外国人。这家每晚定价1800元的民宿,常常供不应求。

  2003年,莫干山风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开始逐年增加。莫干山后山的后坞村社区开始兴起,以当地人提供便餐服务的农家乐为主,迅速发展成为农家乐集聚区。这个时期可以看作为环莫干山区域旅游业的起始点。

  2006年,在上海创办经营《That’s Shanghai》杂志的马克·基多来到莫干山风景区开了The Lodge咖啡馆(成为西方百年后回归莫干山的第一人),并动用上海媒介的关系宣传莫干山,吸引了具有相同志趣的在沪外国精英人士。其中南非人高天成和法国人司徒夫在咖啡厅的启发下萌生了莫干山旅居创业动机。The Lodge咖啡馆也为颐园带来了一群外国客人。颐园启蒙了其他后来的民宿主—“三九坞”的高天成和“法国山居”的司徒夫,都曾住过颐园。而现在,“三九坞”和“法国山居”这两个民宿成了目前莫干山定价最高的两家,前者每晚均价3000-4000元,后者到了夏天每晚价格超过6000元。

  2007年,“三九坞”即裸心乡开业。南非人GrantHorsfield高天成,于2005年来到中国,他和夏雨清一样看到了莫干山民宿的商机。他选了一个青山环抱的劳岭村三九坞的小山村,当他听说这些农房大多闲置时,立刻与朋友们租下了6间大房子,租期15年。他们以环保理念将泥坯房改建为低碳型“三九坞乡村会所”即“裸心乡”。其建筑外表基本保留了老房子原有的外形,室内布局则全部更换,加上了开放式厨房、大窗户和壁炉等,同时保留一部分乡野元素,如洗手盆是一块老石头改造的,浴缸是木桶做的。这种保留老房外观而内部装修舒适且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格,后来为不少民宿主所借鉴。据夏雨清介绍,当时“裸心乡”每间房子投入十几万元成本,那时候裸心乡每个周末都有人来,一间房间卖1000多元,几个月就回本了。由于高天成认识很多外国人,“裸心乡”的生意很快超过了颐园。从2008年到2010年,“裸心乡”已接待3000余外籍人士。

  2007年,法国山居开业。在莫干山南麓的紫岭村,距离德清县城约三十分钟,原本它是山脚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人口不过数百人。2005年,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司徒夫和太太来到这里,被美不胜收的山林环境打动。2007年租下竹林和茶厂之间的老房子,改造成对外经营的精品度假民宿。民宿位于仙人坑山谷的小型盆地中,四周隆起的山脉、环绕的茶园、山坡上的竹林和玫瑰园,都成了民宿得天独厚的景观。曾经是仙人坑茶厂的老厂房,现在被改造成主楼餐厅和Launge Bar主体,餐厅提供的是地道法餐;客房是高档欧式别墅,古老的木质地板、白色大理石柜台、黄铜支架、手织地毯、老式花砖、超大的浴室和浴缸等,这些元素几乎与莫干山上建于民国时期的官僚别墅一脉相承。整个民宿只有四十间客房,极好地保证了私密性,法国山居几乎就是一个“平移”到莫干山的法国乡村庄园。

  2007年至2012年期间,以“裸心谷”为代表,走旧房改造之路,基本保持着房屋的原结构,体现美式乡村的风格。2009年高天成又投资1.5亿元建立“裸心谷”,于2011年开业。“裸心谷”打造了乡村度假区的概念,扭转了外界对于莫干山旅游景点的观念。

  莫干山的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唤起了长三角地区的外国人创业动机,在高天成和司徒夫带动下,先后有瑞典、韩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及上海等地客商来此租房。除裸心谷之外,带动了老树林、枫华、西坡29等一批“洋家乐”的民宿兴起。随后新兴中产阶级的中国人也兴起了到莫干山地区经营乡村民宿的潮流。

  2011年开始,环莫干山地区旅游接待逐渐规划化发展,民宿的概念被广泛使用,涵盖了莫干山农家乐、洋家乐以及乡村酒店等各类住宿业态。此时的环莫干山形成以“后坞—仙潭—劳岭”三足鼎立的民宿空间分布格局。

  德清县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洋家乐”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莫干山民宿产业开始走精品化、高端化的路线版本”时,能够体现设计师的自身元素与特点,莫干山民宿不只是在旧房基础上的改造,还有很多新建的民宿出现,建筑风格上更加注重现代感,设计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2014年,德清县出台了《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农洋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民宿概念被德清县官方使用。民宿成为了环莫干山地区接待业空间的统称。《管理办法》首次对处于快速壮大期的民宿出台了地方管理规则。重点对民宿的建筑标准、消防配套、卫生环保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详细规定。

  此时正值莫干山民宿遍地兴起,西坡、后坞生活、大乐之野、清研、莫梵、原舍等民宿品牌纷纷出现,也是投资回报率最好时机,当地政府出台的这一规范恰逢其时。

  2015年德清县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首创:“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德清县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 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土地浪费。莫干山的民宿,正是在这天时地利中形成了集群效应,

  2016年初,莫干山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杭州都市圈仅此一地入选;2016年7月,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片《莫干山民宿的商业奇迹》,彼时火爆的市场行情确实足够吸睛。

  2017年开始,环莫干山地区民宿呈现从金字塔格局向纺锤体格局发展,即中档民宿快速增加,低档民宿淘汰或转型升级。2017年初,《德清县乡村民宿服务标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城乡统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至此,德清乡村民宿标准正式成为“国标”。

  2020年,莫干山镇共有登记在册民宿847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3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5亿元。据统计,德清县“洋家乐”吸收县内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为乡村旅游配套的商店、交通等旅游相关行业吸收县内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人均年收入为4.5万元。

  如今,莫干山民宿经济正迎来产业的成熟期。民宿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当地金融、客运、餐饮、建筑装修和农业特产等领域,拉动了县域经济转型,使得旅游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当地支柱型产业。

  中国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采访了莫干山洋家乐品牌发起人、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总经理杨国亮,他介绍说:“从旅游局来到了文旅集团,从行业的管理者变成了操盘手,之前我都是在看民宿,现在忍不住自己做了民宿。很多人在问洋家乐品牌成功了没有,首先我想解释一下洋家乐是区域的品牌,可能很多人觉得是老外做的,裸心做得很棒,裸心是我们洋家乐的龙头,但是洋家乐并不只是老外做的,还有很多今天在做的一系列优质的产品。

  现在很多人想来投资,那些人为什么来莫干山。包括不是去莫干山做项目的人,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做民宿。最终的是四个点,盈利、品牌、情怀、生活。但是我也在观察这几年来真正到德清来做民宿能成功的,越是不为盈利的在莫干山可能越是盈利,越是不为地产的,它的产品就越好。”

  (一)民宿趋向低海拔平缓地势集聚分布。不同等级民宿在不同海拔和坡度范围内分布又具有一定差异。低档和中档民宿在海拔0-100m、100-200m和200-300m范围内,大致呈均匀分布,海拔坡度越低,民宿集聚越多。高档民宿在100-200m和300m以上的海拔范围集聚特征更为显著。

  (二)以莫干山风景区为中心,距离越近,民宿集聚越多。据统计,以莫干山风景区为中心,5KM区域范围内分布的民宿量占莫干山民宿总量的约83%。进一步分析,发现民宿正在距离莫干山风景区0-4KM的地理范围内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数量分布态势,其中1-2KM圈层民宿数量最多。低档民宿主要集中在0-1KM、1-2KM和4-5KM三个圈层;高档民宿则主要分布在2-3KM和3-4KM两个圈层;中档民宿在每个圈层的分布相对均匀。侧面反映了不同等级民宿具有不同的产业功能定位和区位选择偏好。

  (三)民宿依托交通干线和居民点集聚分布。经统计,莫干山民宿与公路交通干线KM的缓冲范围。低档、中档和高档民宿位于这个区域的数量占比分别89%、87.1%和89.6%,说明不同等级的民宿对于交通的依赖性都较强。

  再来看民宿与居民点的关系。以莫干山全镇的46个居民点带宽为0.5KM的范围来看,民宿与最近的居民点中心的平均距离为431.12m, 78.98%的民宿位于0.5KM范围内。其中,低档民宿和中档民宿的比例为87.9%和76.5%,高档民宿则为57.1%。说明,民宿等级越高,对于居民点的空间依赖性越小。

  (一)旅游产业。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 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根据四季轮替,春天举办赏花节;夏天度假纳凉;秋天上山看野趣,举办越野赛等;冬天举办年俗文化节。另外,在旅游项目上,莫干山当地还将引入影视基地,并辅助文化产业。2018年,莫干山镇还正式启动了全镇大花园建设,计划全镇1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A级景区全覆盖。

  (二)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三)文创产业。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 1932 创意产业园,改造 1936 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近年来,莫干山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强镇”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打造国际一流山地度假典范为目标,围绕高端休闲度假、文化创意、观光农业、户外运动4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休闲旅游业。2016年,经省政府批复,成立以庾村4A级景区和劳岭村、五四村等10个行政村为主的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前与镇政府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区镇融合发展。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480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2500万元。

  莫干山镇先后荣获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浙江省特色农家乐示范镇、浙江最美森林古道等荣誉,承办过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全国基层党建座谈会、国际乡村旅游大会等大型会议。

  (一)保护和开发要并重,保护绿水青山,守牢生态底线。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环境,产业无论如何发展都是一句空话。莫干山镇始终坚持习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2005年起,就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用3年时间关停了所有100多家涉水排污企业和108家畜禽养殖场,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莫干山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和一把扫帚扫到底”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绿色发展之路毫不动摇;“一根管子接到底”是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民宿和农户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其中7个房间以上民宿要求安装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才可纳管),全部纳入污水总管并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确保山区污水零排放;“一把扫帚扫到底”是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等由镇政府统一管理,采用城市环卫管理模式,“一把扫帚”扫到每一个自然村和农户,保持环境整洁。

  2011年8月由德清县政府委托美国AECOM公司编制的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日前出炉。在这个区域旅游总体规划中,德清县104国道以西,包括莫干山镇、筏头乡以及武康镇部分区域都在度假区范围内,总面积约为307平方公里。依据规划内容,莫干山镇庾村被定位成一个保护并延续海派文化的历史重镇以及一个活力四射的具有国际化旅游风情的小镇,筏头乡集镇则被打造成一个背山面水,动感无限的休闲运动中心。

  保护和开发是相生相伴的,绿水青山要保护,同时也要开发,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是一种保护。德清县在2017年制定了《德清县西部保护与开发控制性规划》,规划主要进一步规范了环莫干山地区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西部山区生态容量、开发强度、保护措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注重历史文化挖掘与提升,在集镇改造中不搞大拆大建,将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成功改建成民国图书馆、交通馆、农村改良展示馆和庾村广场。通过规划引领,让开发和保护都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做到了既要绿水青山,更要金山银山。

  (二)改革与创新是动力,破解要素制约。莫干山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改革创新,无论是初始阶段民宿标准的制定,还是后来推进各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都充分融入了莫干山的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让莫干山实现了多个第一,首部乡村民宿地方规范标准、全国首个服务类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洋家乐品牌)、首个民宿学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拍等。改革创新也让莫干山的乡村旅游在全国独树一帜,始终保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度假新业态,在“洋家乐”的示范带动下,探索乡村宅基地、集体土地资源利用的新方式,争取到了点状供地的“坡地村镇”试点、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25项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这些试点有效破解了制约三产发展中的土地、产权等制约因素,为莫干山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坡地村镇”试点采用点状的供地方式,不但节约旅游项目的土地指标,还降低了投资方的投资成本,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提升项目品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破解了集体土地的产权和经营权问题,即保护了投资者的经营权益,又能有效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这些改革试点,很多都上升到了国家和省级政策,得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推广。

  (三)加强政策引导,鼓励返乡创业。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莫干山镇近几年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在外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是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落实各级创业奖励政策,并制定相关鼓励引导政策,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二是引导旅游企业加强本地年轻人的录用培养,如裸心集团大力招收本地年轻人就业,成了莫干山旅游人才的“黄埔军校”,为乡村旅游发展输出了不少旅游专业人才,直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引导各村成立返乡创业组织,传帮带促进年轻人返乡创业。如莫干山镇仙潭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为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培训和服务,目前全村发展民宿125家,其中80%都是年轻人返乡创业后创办,直接带动了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

  人才是莫干山发展乡村旅游最宝贵的资源,外来高端人才、返乡创业人才、专业人才、跨界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结构合理,让莫干山的乡村旅游既能保持高端化、国际化,又能保持特色化、乡土化,既能让外来投资者有赚钱效应,又能促进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打造形成乡村度假旅游示范地。尊重市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也是莫干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宝贵经验,旅游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莫干山镇政府从民宿产业萌芽开始,就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自己甘当“店小二”专心服务,让市场主体充分竞争,打造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产品,“洋家乐”品牌正是在市场主体的探索中形成的。

  (四)强化规范管理,制度和政策是保障,提升行业品质。2015年5月德清县以莫干山镇为实践样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德清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使乡村民宿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与正规化的道路,2016年年底该标准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城乡统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德清民宿标准正式被立项为国家标准。以此标准为引领,又创办国内首家民宿学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业务指导、培训和规范管理服务。此外,莫干山镇还非常重视民宿的行业自律管理,将行业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成立莫干山民宿行业协会,制定莫干山民宿自治公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各行政村还将民宿管理、旅游产业发展、诚信守约等方面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与外来投资者和谐共处,杜绝民宿租赁违约、抢夺资源等排挤外来投资者的情况出现。

  莫干山的民宿正是因为规范化制度化做得早,行业准入门槛高,政策引导到位,行业监管与村民自治也结合得比较好,因此当2016年全国其他地区出现民宿“毁约潮”的时候,莫干山基本没有类似情况出现,反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民宿发展的标杆。

  (五)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发展基础。落实专项资金,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投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林业、交通、旅游等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筹集资金,在道路交通、节点建设、旅游厕所等累计投入资金达10.09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共引进旅游三产项目40多个,计划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对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积极推进“美丽细胞”建设,融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田园、美丽步道、美丽河道、美丽水库、美丽森林建设形成全域美丽景观带;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实施主要路段外立面改造提升、市政工程改造、全域亮化等工程,确保整体风貌统一协调;实施道路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完善交通标识系统,畅通城镇道路微循环;推动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0座。

  [2]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3]2018年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